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区间测速拍照主要针对超速行驶的车辆,在拍摄过程中一般只会针对超速的车辆进行抓拍,并不会特别针对闯红灯的车辆。
如果车辆在通过路口时闯红灯被抓拍,则是因为该车辆同时存在超速行驶的行为,被测速摄像头抓住了抓拍时的瞬间状态。因此,区间测速拍照并不是专门针对闯红灯的行为,而是集中于超速行驶的管控措施。
区间测速是指在同一路段上布设两个相邻的测速点,通过测量车辆经过前后两个测速点的时间来计算车辆在该路段的平均行驶速度,并依据该路段上的限速标准判定车辆是否超速。简单来说就是:区间速度=区间距离÷运行时间。
比如,某高速路段两个测速点之间的距离是120公里,该路段限速每小时120公里,车辆如果用1小时或多于1小时的时间跑完,那么其平均时速就低于120公里;如果在1小时之内跑完,那它就超速了。
区间测速摄像头的抓拍范围指的是从该摄像头到下一个摄像头的距离范围,一般为数公里到十几公里不等。摄像头可以通过车牌识别、车速检测等技术,有效地抓拍超速违法行为,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区间测速摄像头的设置需要考虑道路的交通流量和车速分布等因素,以保证其有效性和准确性。同时,相关部门还会对抓拍范围进行公示,提醒驾驶人注意速度控制,以避免违反交通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