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中记载了很多曹操的名言,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天下大事,为公为私”,意思是无论是国家大事还是个人私事,都要有公私分明的态度。此外,曹操还说过:“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意思是士人为了得到知己的认可可以不惜生命,而女子为了讨好自己喜欢的人可以付出一切。曹操用自己的言行践行了这些原则,也因此成为了一位备受推崇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这些名言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后世人们的思考和行为。
《世说新语》没有名为“周处除三害”的故事。你可能想找的是《晋书·周处传》中的这个故事。
原文:
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也。父鲂,吴丞相。处少孤,未弱冠,膂力绝人,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州曲患之。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谓父老曰:“今时和岁丰,何苦而不乐耶?”父老叹曰:“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处曰:“何谓也?”答曰:“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处曰:“若此为患,吾能除之。”父老曰:“子若除之,则一郡之大庆,非徒去害而已。”处乃入山射杀猛兽,因投水搏蛟,蛟或沉或浮,行数十里,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人谓死,皆相庆。处果杀蛟而反,闻乡里相庆,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入吴寻二陆。时机不在,见云,具以情告,曰:“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恐将无及。”云曰:“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处遂励志好学,有文思,志存义烈,言必忠信克己。期年,州府交辟。仕吴为东观左丞。孙皓末,为朝臣所恶,乃称疾去职,归里。
这个故事讲述了周处年轻时为人凶暴,乡里视为“三害”之一。在感受到乡民对他的厌恶之后,周处立志改正,进入吴地寻找陆云,表明自己想要改正过失的决心。在陆云的指导下,周处立志向学,最终成为有用之才。
王导(271年-339年),字茂章,东晋末年至南朝宋初期的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他在文学、政治和书法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
在书法方面,王导创立了自己的书法风格,被称为“王导体”。他的书法笔画刚劲有力,结构稳定,气势磅礴。他的字体秀美而雄伟,富有韵律感,给人以庄重、雄浑的印象。他的书法作品广泛流传,被后人奉为楷书典范。
王导在政治上也有出色的表现,他尽忠职守,诚实公正,受到了晋元帝、石勒、石虎等君主的赏识和信任。他曾任司徒、扬州刺史等重要职务,以政绩和廉洁声名远近。
此外,王导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以优美的辞章和深入的思想而闻名。他的诗歌充满豪情和气势,散文清新自然,深受文人士大夫的喜爱。
总体而言,王导在书法、政治和文学方面的成就都是令人钦佩的。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视为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