飑线过境时,风向突变,气压涌升、气温急降,同时,狂风、雨雹交加,能造成严重的灾害. 北半球温带地区,飑线前多偏南风,线后转偏西或偏北风,飑线后的风速一般为每秒十几米,强时可超过40米/秒. 飑线前天气较好,降水区多在飑线后. 飑线两侧温差可达10℃以上.
飑线多出现在高空槽后和冷涡的南或西南方;有时出现在高空槽前、副热带高压西北边缘的低空西南暖湿气流里;少数飑线产生于台风前部的倒槽或东风波里. 从相应的地面形势看,大部分飑线与锋面活动有关,主要发生在地面冷锋前100~500千米的暖区内. 飑线产生于强烈位势不稳定的层结中. 飑线与高空急流也有一定的联系,多发生于急流区或风的铅直切变较大的区域.
飑线其实是强对流天气的一种,它是由许多的雷暴单体排成带状的狭窄云带,在移动过程中,影响的范围较大。大家可能对于对流性天气如大风、冰雹、龙卷风等了解得多些,当干冷空气南下时,经过温度较高的地区,形成上干冷、下暖湿的热力结构,上下层热力分布差异,使得大气产生对流运动,加上一定的湿度条件,就容易出现对流性天气。
气象上所谓飑,是指突然发生的风向突变,风力突增的强风现象。而飑线是指风向和风力发生剧烈变动的天气变化带,沿着飑线可出现雷暴、暴雨、大风、冰雹和龙卷等剧烈的天气现象,它是一条雷暴或积雨云带。
飑线是受起伏地形和热力分布不均而产生的动力作用和热力作用的综合结果。它的形成和发展除与天气形势有密切关系外,地方性条件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常出现在雷雨云到来之前或冷锋之前,春、夏季节的积雨云里最易发生。潮湿不稳定气层能助长飑线的强烈发展。
飑线从生成到消亡可分为三个阶段:
(1)初生阶段,一般经历3~5个小时,有6级左右大风,并伴有雷雨。
(2)全盛阶段,历时1~2小时,风向突然改变,风速骤增,常由8级猛增至12级以上,气压急剧上升,温度剧降,短时间会降低10°C以上。这阶段发生的狂风暴雨,破坏力很大。
(3)消散阶段,历时2小时左右,风力减小,雷雨强度降低,气压渐降,气温渐升,天气渐好。
飑线是指风向和风力发生剧烈变动的天气变化带,沿着飑线可出现雷暴、暴雨、大风、冰雹和龙卷等剧烈的天气现象。
它常出现在雷雨云到来之前或冷锋之前,春、夏季节的积雨云里最易发生。飑线多发生在傍晚至夜间。
冷锋:自高纬吹向低纬度,行动快,常有剧烈的降水与降温,在我国春季,常会在北方引起大风,强沙尘天气,暴雨.我国夏季的暴雨天气多由它引起.
1 飑线过境指的是热带气旋的一种天气现象,指热带气旋的最外围风暴环与冷锋相遇,产生强烈的风暴天气现象。
2 飑线过境是由于热带气旋的强大风力和冷锋的强烈冷空气相遇,使得气压急剧变化,引起强烈的风暴和降雨。
这种现象常常会导致洪水、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3 当发现热带气旋与冷锋相遇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加强气象预警和防范措施,确保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