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萨默塞特·毛姆(1874年1月25日-1965年12月16日)英国小说家、戏剧家。原来学医,后转而致力写作。他的作品常以冷静、客观乃至挑剔的态度审视人生,基调超然,带讽刺和怜悯意味。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父亲是律师,当时在英国驻法使馆供职。小毛姆不满十岁,父母就先后去世,他被送回英国由伯父抚养。毛姆进坎特伯雷皇家公学之后,由于身材矮小,且严重口吃,经常受到大孩子的欺凌和折磨,有时还遭到冬烘学究的无端羞辱。孤寂凄清的童年生活,在他稚嫩的心灵上投下了痛苦的阴影,养成他孤僻、敏感、内向的性格。幼年的经历对他的世界观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892年初,他去德国海德堡大学学习了一年,之后即进伦敦圣托马斯医学院学医,期间写成第一部小说《兰贝斯的丽莎》。
1897年起,毛姆弃医专事文学创作。
1902年他转向戏剧创作,获得成功,成了红极一时的剧作家,据说只有著名剧作家萧伯纳才能与之比肩。之后他决定暂时中断戏剧创作,用两年时间潜心写作酝酿已久的小说《人生的枷锁》。
英国作家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中常常体现了对人性、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几句毛姆的经典名言,涵盖了他的三观:
人在危难时表现出的那一面,通常就是他真正的一面。
不管我们做什么,都是希望成为自己认为更好的人。
如果别人可以原谅你,你为什么不能原谅自己呢?
成功不是永远长久,失败也不是永远无法挽回。
有时候生活就像一部电影,要拍得引人入胜必须付出惊人代价。
《刀锋》是毛姆的主要作品之一,该小说讲述了一个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青年飞行员拉里·达雷尔的故事。在军队中,拉里遇到了一个生龙活虎的爱尔兰好友,而在一次救援战斗中,他的好友为了救他而中弹牺牲。
然而,在给出的互联网来源中,并没有提到毛姆的《刀锋》的推荐理由。另一方面,互联网知识[3]推荐的书籍《50个如此着迷的经济故事》则提到了一个产生好奇心的主题,可能会引起读者的兴趣。因此,无法提供毛姆的《刀锋》推荐理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