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又名阳羡,提及阳羡茗香,源远流长。宜兴红茶乃自然孕育之佳茗,在品茗宜兴红茶之时,深谙紫砂为器的相依之道则成趣成景。唐代诗人卢仝诗作中的一句“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将宜兴红茶的文化底蕴趋向极致。
宜兴红茶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在《桐君录》这本书中,就有关于宜兴红茶的记载,书中提到“西阳、武昌、晋陵皆出好茗”,其中的晋陵即指宜兴。三国时期,孙权也曾派人来宜兴茗岭课堂艺茶,可见当时宜兴红茶已经相当有名。到了宋代,宜兴红茶更是被作为贡品,称为“阳羡贡茶”。因此,宜兴红茶的历史至少有上千年之久。
采摘绿叶:春夏时节,采摘新鲜嫩绿的苎头叶子。
焯水处理:将苎头叶子放入沸水中焯水,去除涩味并捞出过凉水。
去除粗大叶脉:清洗干净后,摘除叶脉,使其更加柔嫩。
腌制:将苎头叶子与一层层石灰(生石灰)分层放置在瓮内,并用密封的方式腌制至少一个月。石灰的作用是中和苎麻叶片的有机酸,从而稳定叶绿素的颜色。
烹饪:腌制后的苎麻叶经过淘漉清洗后,可以煮至沸腾,然后与其他成分如糥米和粳米按一定比例制成的米粉混合。
揉制面团:利用煮绿苎头时的热水,将米粉揉制成绿色面团,然后将面团揉搓成长条状,切成小块,搓捏成小碗状,填充馅料。
蒸制:将包好的团子放入铺有纱布的蒸笼中,上锅蒸熟。根据团子的大小,蒸制的时间通常在十五至二十分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