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春节的习俗
时间:2025-05-13 01:47:38
答案

说起过春节既兴奋又紧张,紧张是因为累,首先过了腊月二十就大扫除,然后采购,蒸年糕,蒸馒头豆包,做扣肉,炸丸子豆腐,酱肉,做一大盆肉馅准备包饺子,买对联贴对联,以前还要买好多鞭炮,三十中午和晚上吃饭前都要放炮,十二点跨年的炮声更是热闹。

春节的习俗
答案

腊月初八—腊八腊八节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现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腊月二十三—糖瓜粘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祭灶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日,即腊月二十四,所谓“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清扫蛛网扬尘、清洗。此外,打扫卫生,要注意戴口罩、帽子和眼镜。扫尘后及时更衣。

腊月二十五—接玉皇(磨豆腐)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腊月二十三)后,天帝玉皇于腊月二十五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的汉族民俗活动主要有接玉皇、照田蚕、千灯节、赶乱岁等。且这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腊月二十六—杀年猪

割年肉腊月二十六指中国农历年十二月(又称腊月)二十六的俗称;汉族春节习俗之一。这一天要割年肉,开始置办年货。

腊月二十七—杀年鸡

腊月二十七过年的前夕的俗称。是汉族春节传统习俗,汉族民谚称“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

腊月二十八的汉族民谣有“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汉族民间风俗传统到了农历的腊月二十八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各家各户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

腊月二十九—蒸馒头

除夕前一日的腊月二十九,叫小除夕,汉族民俗文化。这一天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腊月三十—熬一宿

腊月三十又称除夕,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这一天主要的传统民俗活动有祭祖,贴门神,放爆竹,给压岁钱,吃年夜饭,送财神等。在年三十晚上,中国人一般都会整晚通宵守岁。俗语叫做“三十儿晚上熬一宿”。

春节的传统礼仪有哪些
答案

到底有哪些讲究呢?总结起来一共几个老规矩,中国传统礼仪,听我慢慢给您道来。

一、吃年夜饭之前先祭拜祖先,护佑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平安安。

二、当年出嫁的女儿不能在娘家过年,民间有出嫁女儿不看娘家灯的说法。

三、大门福字要正贴,酒缸、水缸要倒贴,这样福气就不会倒出来。

四,年夜饭的剩菜剩饭要留着,初一要吃除夕剩下的菜饭仪式,寓意年年有余。二、是为了大年初一不杀生。

五、大年初一不扫地,不倒垃圾,不往外泼脏水,因为初一财神爷降临,别不小心把财神爷给赶走了。

六、大年初一不干活,想想清福初一。要干活,一年白忙活

七,年初一不洗衣服,不做针线活,如果在这一天做针线活,会招惹是非口舌。

八,年30要守夜,12点之前不能睡觉,并且要点长明灯,灯火会驱走邪瘟病疫,寓意平平安安。

九,尽量不要打破碗碟、杯子等餐具,这叫破运。如果不小心打坏了,赶紧念念平安。

十,过年期间不借钱给别人,也不跟别人借钱,民间认为初一就借钱,一年四季靠外援。

规矩就是这么多,都来自中华传统礼仪,目的就是图个吉利,新年有个好兆头

推荐
© 2025 偶皮百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