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户年收入一般不超过一万元。低保户,是指家庭人均月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家庭。因为地区发展不平衡,所以每个省市的低保标准也有很大差异。
家庭经济收入标准:为国家级贫困户标准,按县扶贫办的统计口径为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的户。分了两类,一类为扶贫户:有劳动能力的农户,且人均纯收入在2300元以下1560元以上。另一类为扶贫低保户:就是有劳动能力的,人均纯收入在1560元以下的低保户。
低保户条件如下:
1、持有本县农业居民户口;
2、居住在农村村组,家庭承包土地的农村居民;
3、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年纯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
低保家庭孙子辈可以有存款。但是,存款数额应在合理范围内,不得超过低保家庭的经济需要和社会保障政策规定。如果存款数额超出了规定范围,可能会被视为违规行为,影响低保家庭的资格评定。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低保家庭孙子辈在享受救助的同时,应当积极参加劳动和学习,增强自身能力,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为走出低保谋求更好的未来打下良好基础。
低保家庭是指家庭经济困难,难以维持基本生活,需要政府提供经济援助的家庭。至于是否有田地,这并不是低保家庭的必要条件。在中国,低保家庭主要是指城市或农村贫困家庭,其经济来源主要是工资、失业保险、养老金等。在农村,低保家庭可能有田地,但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田地。因此,低保家庭是否有田地取决于具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