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现代汉语字典,没有“蛰有zhi的读音”这个说法。蛰是个常用的汉字,读音为zhé,在字的右边加上虫旁,表示春秋时期夏国的贵族采用的图腾。如果把“蛰”拆开,因为它是一个形声字,其中的“虫”部分表示意思,而“夂”则是声音部分,这个部首读做zhǐ,但并不意味着整个字的读音会加上这个音节。在汉语里,一个字的读音是有规律的,如果在蛰的音节后添加另一个音节,那它就成了另外一个不同的词语。
■ 蛰组词
惊蛰、蛰伏、蛰居、施蛰存、蛰龙、蛰虫、冬蛰、出蛰、伏蛰、入蛰、蛰蛰、启蛰、百蛰、潜蛰、蛰处、雷蛰、龙蛰蠖屈、蛰藏、发蛰、蛰萤、蛰兽、蛰燕、诸蛰、啓蛰、栖蛰、江蛰、鲋蛰之穴、蟠蛰、龙蛰、蛰裂、土蛰、闭蛰、蛰陷、冻蛰、蛰户、幽蛰、蛰鳞、蛰气、起蛰、蛰剑。含蛰的成语
■ 拼音、笔画、部首
蛰(蟄),蛰拼音:zhé,笔画数:12画,部首:虫。动画:蛰的笔顺。中国二级汉字,编号5073。
■ 基本含义
• 蛰
(蟄)
zhé ㄓㄜˊ
• 动物冬眠,藏起来不吃不动:入蛰。惊蛰。蛰伏。蛰虫。蛰居(像虫子冬眠长期躲在一个地方,不出头露面)。蛰藏(cáng )。
“蛰”既可作动词,又可作名词。作动词时,表示某些动物因气候或环境的变化而进入休眠状态。作名词时,指某些昆虫幼虫进入休眠期间所结成的壳。例如“蛰伏”,指进入休眠状态;“蛰虫”,指进入休眠期间所结成的壳。此外,“蛰”还可义为改变、转化,表示事物的转变。如“蛰变”、“蛰化”等。总之,“蛰”虽然用法多样,但都与生命、周期有关,与昆虫、动物、自然变化等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