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选择大学首先要考虑自身的分数,其次是院校和专业,其中专业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因为这决定将来进入社会工作,有很多的大学生毕业之后都不从事自己所学的专业,其中一部分就是当时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对于专业本身并不了解,而盲目的报考。
作为一名高中生,学习了三年,最应该一开始就树立起对自己的自身定位,必须要做到知己才能做到百战不殆,所以选择大学一定要先全面科学的了解自己,看看自己所选学校或是专业是否符合自己的个性,兴趣,爱好。
另外,要全面的了解这所学校的历史背景及其师资力量等硬件条件,要全面准确的了解自己所报的学校或是专业,将各方面信息通过自己的汇总贯通解析该学校的特点和本质。
不要全权根据学校的排名或是口碑等软条件来看学校,要看所报考大学录取新生的高考平均成绩,就目前中国报考大学的情况来看,是首先由学生填报志愿,然后再交由所报考学校根据报考学生的高考成绩择优录取,依次排序。
1.简朴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优秀品质。
身为一名高中生,应具备这种素质,珍惜每一粒粮食,每一分钱;
2.勤奋刻苦:是人们学习与事业成功的基本手段。
世界上的一切成果都是由付出而获得的回报,勤奋刻苦关系人们的一生;
3.诚实守信:诚信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证”,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并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具有诚实可信的品德。
诚信是金,是与他人合作交往的通行证;
4.仪表得体:服饰自然得体,协调大方,面容干净整洁;
5.谈吐得体:态度诚恳亲切,声音大小适宜,语调平和沉稳;
6.公共礼仪:保持安静和卫生,爱护公共财务,衣着整洁,语言文明。
1.基本的文学素养。分清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了解不同文体的形式,拥有对不同类型文章的基本的鉴赏能力,懂得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
2.基本的人文素养。基本了解古今中外历史发展轨迹,能够综合分析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现象,对世界各地的风俗习惯有一定了解。
3.美学素养。对于各种形式的艺术有一定的了解并有基本的鉴赏能力,对世界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能够体会生活中的美。
4.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简单了解逻辑学,分析问题时做到条理清晰,思维简洁,能够基本避免逻辑漏洞。
5.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敢于坚持己见,敢于质疑权威,能够全方面多角度看待同一事物,能够破除不符合实际的旧观念、旧思想。
6.一颗善良的心。拥有共情的能力,对于弱者能心怀怜悯,不伤害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