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土整地
芝麻喜温,可春作和秋作,但多是在气温较高的时候播种,所以选土整地、维持水分养分是极为关键的,在土壤水分较多的地区可在翻地后纵横精细耙地,播种后直接覆土即可;而土壤水分不足的的地区,则需要翻地后立马播种,然后用薄膜或其他农作物的茎干覆盖保湿。芝麻生长过程中怕涝,所以在阴雨天气较多的地区,要开沟做畦,这样有利于排灌。
2、播种育苗
芝麻种子出苗要有适宜稳定的温度,所以一般都在5-6播种,播种有点播、撒播和条播三种方法,点播是在没处穴中播种即可种子,这种播种方法较为繁琐,但出苗后易于管理;撒播则是将种子均匀撒在种植地中,出苗快,但不好管理;条播则是合理控制株行距,合理密植,适合大规模的种植,方便机械化操作。但无论哪种播种方法,都应浅覆土,覆土2-3cm即可。播种后可用喷洒一次稀释除虫剂,这样即可减少杂草,又相当于给土壤浇水。在保持适宜温度、湿度,约半月左右即可出苗,待其长出2-3叶时即可间苗。
3、肥水管理
为了是芝麻高产和优产,施肥是关键点,但要如何施肥?芝麻施肥要把握方法和时间,要注意肥力的搭配结合。
一般芝麻在三个时间施肥,一是幼苗间苗后,芝麻种子较少,往往不巧当的施肥会导致它生长极快,但有不利于它的后期生长,所以尽量少施氮肥,可用尿素皆可稀薄的粪水浇灌。
二是在芝麻现蕾期,这时它对营养需求较大,需要提供充足的养分才能让其顺利现蕾,这时施肥一般以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
三是花期,芝麻在花期生长极为迅速,这时根系已经生长完好,吸收力较强,这个时期吸收的养分占这个生育期的70%,所以施肥一定要重施。
4、田间管理
在间苗要及时中耕除草,整个生长季要中耕2-3次,中耕时结合培土,可使土质疏松,有利于排水防涝,防止植株倒伏。芝麻对于水分较为敏感,不耐旱,有怕涝,所以浇水和排灌一定要做好。
第一个就是选择种植的地块,绿豆是一种需要肥力比较大的作物,所以大家在选择土地种植的时候,要选择一些土壤比较肥沃的,像是那种已经连着种植过好几种作物的,就不要选择了,因为那些作物已经把土地上面的肥力吸收的差不多了,一旦绿豆种了上去,土地就不能给这一作物提供养分了,就像是一条干枯了的河,怎么还能挤出水来滋养其他的生物呢?像这一种地块最好可以写个一年左右,让土地的肥力得到恢复。
第二个就是播种的时间一定是要把握好的,一般播种的时间早一点是比较好的,因为时间越早那么它的产量是较高的,因为那一段时间都处于这一作物适宜生长的条件内,但是如果播种的比较晚的话,发育期间处于适宜的条件,但是结夹期间就不是在那一特定的时间内了,一定会导致产量的降低,一般是在4月份的初期种植是最好的,往后推两个月也可以种植,但是却没有种植早一点的效果好了,所以种植户朋友们一定要特别的注意了,播种时间晚了会延误作物的良好生长呦。
第三个就是在施肥和浇水方面特别的注意一下,一般作物施肥都是采用容易分解的的肥料是比较好的,有机分解的肥料都是比较的健康的,相对于一般的肥料,比如说是化肥和尿素等这些常见的农家肥料,还是有一些化学的残留的,有机分解肥料讲究的就是无化学成分,都是天然的健康的肥料,不仅如此,在成本方面也是可以减少时间和金钱,而且效果也并不会因此而减低,这一作物还是非常的需要氮肥的,所以我们可以采用两种肥料一起综合使用,氮肥一般一亩地在20kg左右就可以了,其他的肥料可以按照1:1的案列去施肥,在浇水的方面基本上一周浇三次水就可以了,一次的量最好不要太多,因为这一作物是不耐淹的,很容易被水给淹坏,还有最后准备收成的提前半个月就不要浇水了,让豆荚变得干一点,会比较容易采收。
1 选地与整地
土壤条件是影响花生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播种前科学选地尤为重要。农户应优选地势较高、灌排水方便、远离污染源、pH 值在6.0~6.5的微酸性沙壤土地块,并要保证所选地块土壤疏松透气、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能力强,禁止选用黏性土壤。科学选地后应精细整地,对土地进行深翻晾晒,让土壤达到上松下实的效果。整地深度控制在25cm左右,并将田间杂草、石块等清除干净,避免对播种造成影响。整地时要施加充足的基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配合施加适量化肥。一般情况下,每667m2施加有机肥2500~3000kg、复合肥50kg、过磷酸钙50kg即可。整地后做厢,厢宽控制在1.3m,高度控制在20cm,厢面呈龟背形,为后期播种作业提供便利。
2 选择优良品种
农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当地气候环境、土壤情况、市场需求、实际用途等方面的情况合理选择花生品种。目前,花生品种主要分为下述几种。
①食用型品种。该类花生富含蛋白质,苗期长势强,抗病性好,适宜密植。
②出口型品种。该类花生多为大果型品种、耐贮性好、适宜出口。
③油用型品种。该类花生含油量高、熟期早、产量和品质高。无论选择哪一类花生品种,均要保证其具有优质、高产、稳产等特性,并且要保证所选的花生种子纯度≥98%、净度≥98%、发芽率≥75%、水分≤10%,保证种子出苗率及成活率,提高花生种植效益。
3 科学处理种子
首先,筛选种子。农户需要剔除小种、杂种、发芽种、霉变种、病虫种,避免影响花生成活率。
其次,晾晒种子。农户可选择晴朗天气晾晒种子1d,将种子均匀摊铺在地面,每隔2h翻动1次,保证晒种的均匀性。需要注意的是,禁止在水泥地上晒种,避免种子被灼伤。晒种可杀灭种子表皮细菌,并且可提高种子活性,保证出苗率,达到增产目的。
最后,种子消毒。消毒时农户可使用药剂拌种,常用药物有多菌灵、硫酸铜等,可降低花生根腐病、茎腐病等常见病害发生率。
另外,农户可使用肥料拌种,如用钙镁磷肥拌种,可提高种子出苗率。或者用种衣剂对花生种进行包衣处理,形成保护膜,可预防多种花生病虫害的发生。
4 控制播种时间及密度
播种时间是影响花生成活率的关键因素,因此,农户要合理选择花生播种时间,提高出苗率和成活率。一般情况下,以5~10cm处土壤温度稳定在15℃左右时播种为宜,具体应结合降雨、气温等多项因素适时播种。过早播种极易因遇倒春寒降低幼苗成活率,过晚播种极易对花生产量和种植效益造成影响。另外,播种时农户要合理控制播种密度,具体应结合品种特性、土壤肥力等因素确定播种密度,要遵循肥田宜稀、瘦田宜密的播种原则。一般情况下,花生播种行、株距以30、18cm为宜,每穴播2粒花生,每667m2播种1.0万~1.2万穴,每667m2基本苗控制在2.2万株左右。
5 化学除草及覆膜
花生播种覆土后,农户需在厢面、厢沟喷施化学除草剂,常用除草剂为乙草胺,每667m2用50%乙草胺100mL兑水60kg喷雾,可有效降低出草率。喷药后,农户需要及时覆膜。农户要合理选用薄膜,优选150~200cm宽、0.005~0.009mm厚的白色薄膜,每667m2用膜量控制在5kg左右。覆膜时,农户要确保其平整度,避免出现褶皱,同时压住薄膜四周,避免大风将薄膜刮起。
6 破膜放苗及补苗
农户要密切留意花生苗生长情况,及时做好破膜放苗工作。破膜放苗时间以控制在2叶时为宜,要控制好破孔大小,孔径以3cm为宜。及时放苗可避免出现高温烧苗的现象,放苗后需用土将破口封实。放苗时,要留意是否存在缺苗现象,如果缺苗,应及时补栽。补栽时应选用同品种花生浇水点种或带土移栽,补种移栽应在阴天、晴天早晨或下午等时间段进行,保证补苗成功率。另外,农户应优选带土移栽法,种子催芽并长出2片后带土移栽,可保证移栽成活率。
7 及时追肥
农户要结合土壤墒情、花生植株长势等因素及时追肥。前期施加充足基肥的地块,后期可不追肥,尤其是覆膜地块不便追肥。针对露地花生及长势较差的花生,需及时追肥。首先是苗期追肥。在花生始花期前,每667m2追施复合肥30kg或氮肥10kg,起到促苗早发的效果。其次是花针期追肥。此时花生大量开花,对于钙、磷、钾等养分的需求量明显增加,可667m2追施过磷酸钙40kg,以提高产量。最后是叶面喷肥。花生生长后期每隔7d在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1次,连续喷洒两三次,可起到促进荚果饱满、提高花生产量的效果。
8 科学灌排水
土壤缺水会导致花生生长发育停滞,土壤含水量过高则会影响花生产量和品质。所以,农户要结合当地降雨情况、土壤含水量科学灌排水,做到花生不萎蔫不灌水。如果发现花生叶萎蔫,需及时浇水,浇水时禁止大水漫灌,以免引发涝灾。进入雨季后,农户应保证田间排水沟畅通,及时排出田间积水,避免对花生结果造成影响。
9 化控定苗及杂草防治
花生开花后30d且苗高40cm时,应及时落实化控定苗工作,防止植株徒长。一般情况下,可每667m2用15%多效唑30g兑水60kg喷洒叶面,保证坐果率、饱果率。喷药后5d可继续喷药1次,提升控旺效果。如果花生田有杂草,会与花生植株争夺水分、养分,导致植株营养不良,降低花生产量和品质。所以,农户要高度重视杂草防治工作。此时杂草防治以人工除草为主,禁止滥用除草剂,避免对花生植株生长造成影响。及时除草可提高田间通风性、透光性,促进花生良好生长,提高花生产量及品质。
10 收获及贮藏
花生成熟后,应及时进行收获作业。当发现花生植株上部叶片变黄,中下部叶片由绿转黄并逐步脱落,茎枝转为黄绿色时,应及时收获。此时果壳内海绵体呈闪亮的黑褐色,籽仁充实饱满,种皮色泽鲜艳。花生采摘收获后,其含水量较高,所以要做好晾晒工作。当种子含水量在10%以下时,即可入库贮藏,要保证贮藏室干燥通风,防止花生受潮出现霉变、腐烂等现象。贮藏时要做好防鼠工作,避免鼠害影响花生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