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民法典关于民事行为无效的规定
时间:2025-05-13 05:48:35
答案

1. 无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无效。无行为能力人是指年龄小于八周岁的儿童或者患有精神疾病等原因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人。

2. 限制行为能力人超越其民事行为能力实施的民事行为,超越部分无效。限制行为能力人是指年龄在八周岁以上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3. 以欺诈、胁迫手段实施的民事行为无效。欺诈是指虚假陈述或者其他手段,误导对方作出行为。胁迫是指以暴力、威胁、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等手段,迫使对方作出行为。

4. 买卖、借款、租赁等合同中约定明显不公平的条款的,该条款无效。明显不公平是指违背公序良俗,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条款。

5. 法律禁止的民事行为无效。例如,禁止赌博、卖淫、媒介交易等行为。

6. 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和形式实施的民事行为无效。例如,未经法定程序取得的法律文书、未按照规定进行登记的不动产交易等。

如果一个民事行为被认定为无效,该行为视为从未发生,其效力不被承认。

民法典关于标的物检验期限的规定
答案

《民法典》第一千三百四十四条规定,对于买卖合同中的标的物,买双方可以约定检验期限,但最长不得超过合同履行期限的一半;如果没有约定,买双方应当及时检验,发现瑕疵应当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瑕疵的情况下立即通知对方。

如果在检验期限内发现标的物有瑕疵,买方应当及时通知卖方。如果通知不及时,且导致对方损失的,买方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民法典关于民事行为无效的规定
答案

法典民事行为无效作出了多项规定。

1. 民法典规定了无权代理及其引起的民事行为无效。

2. 民法典规定了伪造、变造民事行为无效。

3. 民法典规定了民事行为背后存在违法、犯罪目的时无效。

4. 民法典对民事行为过程中缺乏自由、平等、真实意思表示以及人类基本价值的情形作出了无效规定。

知晓民事行为无效的规定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的合同、协议等民事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建议大家仔细阅读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因为疏漏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推荐
© 2025 偶皮百科网